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《蘋果日報》三間相關公司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刊印煽動刊物案,自2023年12月開審經歷145天的聆訊,終於在2025年3月7日控辯雙方完成舉證階段。控辯雙方暫定於8月14日開始進行結案陳詞,預料法庭要到今年第四季才會有裁決。
黎智英在證人台上作供52天,控方盤問尾段圍繞他在《港區國安法》實施前後要求外國制裁的情況。黎智英最初還矢口否認曾要求美國制裁中國及香港官員,到控方逐一拿出他的通訊紀錄、他所撰寫的文章,以及他的公開發言後,他才不再堅持,還承認在2019年他兩度親身到美國,跟時任副總統彭斯及國務卿蓬佩奧會面,目的亦是呼籲制裁。
但黎智英聲言那些都是《國安法》實施之前的事,當他知道呼籲制裁是《國安法》之下的罪行,他便一直小心慎言,亦有告誡《蘋果日報》的同事不要逾越紅線。那為何他在之後的直播訪談節目亦有提及制裁?黎智英解釋那只是時事點評而非倡議;為何他的文章中仍見有制裁字眼?他說那是對時事局勢的預測;那為何他會透過助手Mark Simon表示同意美國撤銷香港特殊地位,他的回應是:「我真的不知道為甚麼(這樣說),我太大意了」。
文:本刊記者
最初否認曾要求外國制裁

被問及制裁相關的部分,黎智英初時還反覆否認:「我哪裏有說過制裁?」但當控方代表周天行展示在2020年5、6月期間他所撰寫的文章、《蘋果日報》的報道、他接受的外國媒體訪問、他跟美軍前副參謀長Jack Keane等美國政界人物的電郵往來,甚至於早於2019年他到美國會見彭斯及蓬佩奧期間,他跟Mark Simon等人的通訊紀錄,他才承認當時確有請求制裁,並且是其美國之行的主要目的。
但黎智英又表示自己只是提議凍結共產黨領導在歐美的戶口,以及拒絕他們子女的留學簽證而已,而非所謂制裁,又堅持當時游說的只是「國際支持」。由於沒有確切的答案,李素蘭法官唯有要求他解釋何謂制裁,他聞言回應:「要我如何解釋?我只知道制裁就是制裁。」控方追問他制裁有何形式,他又回應:「我沒有想得這麼詳細。」
明知《國安法》將生效仍打算到美國見官員

黎智英承認,在2020年的5、6月明知《國安法》即將生效時,他確仍在要求外國制裁,目的只希望能阻止《國安法》實施。他甚至以赴美探望初生孫女為名,向法庭申請撤銷不准離境的保釋條件,但同時計劃再跟當地官員及國會議員會面。他說當時只是「忽略」了新法即將生效的事實,但否認打算繼續游說美國作出針對香港的敵對行為:「如果有《國安法》我還講制裁,我還要去見彭斯就是蠢材啦。」
黎智英強調當《國安法》在2020年6月30日晚生效之後,他不再繼續主張制裁:「因為這個本來沒有違法的事情已變成非法,我不會再做。」然而,控方列舉了多個例子,指稱黎智英在《國安法》生效後仍繼續尋求外國制裁或想制裁延續下去,當中包括多次提倡科技封鎖、制裁中港官員等措施,而黎智英由始至終都沒有將涉及制裁的Twitter(現稱X)帖文「下架」。
《國安法》後撰文訪談仍屢談制裁
在2020年9月24日的《Live Chat》中,黎智英談及若美國制裁中國,將令中國在不同方面須依賴台灣,因為中國科企無法發揮研究作用而須轉往台灣發展,將令台灣成為「亞洲矽谷」。在控方盤問下,黎智英同意他當時寄望台灣變得相當重要後,可聯合作為盟友的美國一同制衡中國、對抗同一個敵人即中共。然而,他始終否認自己支持科技制裁、在節目中亦沒有「表明」支持制裁。
然而在同一個節目中,黎智英亦大談自己對於科技制裁的見解。他指美國的制裁「有心不怕遲」,應先制裁中國的晶片進口、令華為減產七成,那麼中國正在進行的科技研究都要煞停,將會令整體科技發展進度大幅拖延。對於控方指稱希望持續科技封鎖以嚴重打擊中國,黎智英不同意:「我只是分析科技發展的進程而已。」
稱自己無資格要求美國對中國科技制裁
其後,2020年10月1日的另一次《Live Chat》,黎智英又再次談論科技制裁的話題,指美國若制裁中國,歐洲亦會跟隨制裁,將令中國在科研寸步難行。雖然黎智英解釋自己只是表述已經發生的時局形勢,但李運騰法官不以為然:「似乎這裏並非只表述事實這麼簡單,你同時亦有表達個人意見、認為美國正在做正確的事。」黎智英同意法官上述觀察,但強調自己並無倡議,又自言「從沒思考過」是否希望美國繼續向中國科技制裁之事:「我有何資格去要求啊?」
惟控方反駁,黎智英其後在2020年10月11日於《蘋果》刊登專欄文章〈台灣也要感謝黨〉一文中,再次談及「面對全面的制裁,中國的科技研發就更加寸步難行。科技研發不能獨自發展,而需其他科技的配合」。黎智英則解釋全因制裁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是當時的熱門議題,才撰文議論。
重申僅就現行政策及局勢作評論
控方再列舉2020年10月15日及11月20日的兩次《Live Chat》,黎智英都再次重提針對中國的科技晶片制裁「非常有效」,而這番論調經已是「講完又講」,指他是希望相關政策能延續下去。黎庭上回應時承認自己形容過制裁有效,但反問控方:「我在哪裏說過希望制裁繼續下去?」最終李運騰法官制止黎智英繼續爭拗,指他實際上是甚麼意思,終須由法庭決定。
到了2020年11月29日及12月6日,亦即黎智英還押前後數天,《蘋果》仍然發表其專欄文章,當中〈天下圍中 拜登騎虎難下〉提及:「川普(特朗普)發動貿易戰,禁止輸出高科技和晶片到中國,打擊其經濟,即使不致垮台亦需作重大讓步,改革政治融入西方文明體系。川普(特朗普)的終極目標是徹底解除中共對世界的威脅。」黎智英庭上亦再次否認倡議制裁中國的科技及晶片,稱自己純粹提出「科技上的可能性」。
控方:《國安法》生效後 7次提出科技封鎖

總括上述的《Live Chat》及文章,控方指黎智英於2020年9月至12月這3個月內,至少7次提出科技封鎖,並一而再強調科技封鎖會為中國帶來哪些不良影響,包括拖慢中國的軍事發展,是倡議延續這些政策;黎智英一概否認。
《國安法》生效後續談制裁官員 說法反覆遭官質疑改變證供
至於制裁官員方面,黎智英更是早於《國安法》生效不久便連番公開談及。據控方展示的手機訊息披露,黎智英於2020年7月22日向「徒弟」李兆富傳訊息,附上了英文版《蘋果》一篇關於將制裁香港官員連繫新疆人權議題的報道,並謂「這是防止侵犯人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,讓有關人士負責」。李兆富翌日將上述內容發布於黎智英的Twitter。
黎智英庭上確認「最有效的方法」是指制裁,但他否認主張制裁,辯稱沒有在訊息提及制裁。法官李素蘭聞言提高聲線指出,黎已向法庭確認當時覺得防止侵犯人權方式包括制裁,卻「在一分鐘內改變證供」;黎聞言解釋:「也許我答得太快了。」
至2020年8月7日,李兆富傳訊息向黎智英報告美國財政部已制裁11名香港官員,黎智英提議進一步將選舉主任亦納入制裁名單。翌日李兆富在Twitter上指林鄭等官員因削弱香港自主及港人自由而遭美國制裁,又反問:「選舉主任呢,應不應該負上個人責任?」對於控方質疑在《國安法》生效後不斷要求制裁中港官員,黎智英辯稱:「我只是要求他們要為自己的決定負上責任,並無言明『制裁』。」
同意李兆富代寫有關制裁帖文
繼而於2020年9月17日,黎智英的Twitter再分享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轉移資產的報道,並指如果美國和自由世界國家聯合制裁,「中共的幫兇」將失去外遊簽證、無處可去,並失去銀行戶口而無處「收埋」資產。黎智英強調這個帖文是李兆富所寫,他雖同意他所寫的內容,但並不等於他意圖透過帖文要求制裁香港官員。
除了Twitter帖文之外,黎智英筆下專欄亦多番提及制裁官員。例如於2020年11月29日在專欄文章〈天下圍中 拜登騎虎難下〉中,他強調「制裁某些協助中共鎮壓港人的官員,要他們承受個人損失,令其他有可能參與鎮壓的官員多一重顧慮」、「令被國安法蹂躪喘不過氣來的港人,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而寄存希望」。黎智英庭上否認期望針對官員的制裁持續下去,指自己純粹講述經已發生的事情。
回覆美國詢問 同意撤銷香港特殊地位

此外,控方又展示黎智英跟Mark Simon於2020年7月14及15日的WhatsApp通訊紀錄,顯示蓬佩奧的助理Mary Kissel透過Mark Simon詢問黎智英對美國撤銷香港特殊地位的立場。當時黎智英表示橫豎《國安法》實施後香港都已經「玩完」,撤銷地位可以關閉中國對外窗口,那樣中國或會更易答應美國的條件。
黎智英庭上同意撤銷香港特殊地位的最終目的是制裁中國,亦知道Mark Simon會將之轉達Mary Kissel。但他強調他只是發表對美國措施的個人看法,否認如控方所說是直接請求美國制裁中國,意圖阻止中國箝制香港。
辯稱「一時大意」用上制裁字眼
在覆問階段在其代表律師作跟進澄清下,黎智英表示並不知道Mary Kissel來問他意見的目的為何,他亦沒有意圖直接向美國要求制裁。那為何他會同意最終目的制裁中國?他回答:「我真的不知道為甚麼,我太大意了,我知道《國安法》之後這是很危險的用字,所以我避免去用。」但為何在那時候沒有避開?黎智英承認:「所以我說我太大意了。」